載入中...請稍候...

協會歷史

 

很開心可以邀請兩位“阿姐“出山,為本會撰寫文章。雖然時代不同,恍眼已經四十多年但她們曾經的貢獻,可謂影響深遠!
Joy:

      我和工會結緣於七十年代。當年我任職於荃灣戴麟趾分科診所內的荃灣牙科。在那裡我認識了一位女護士。那時候我還未知道這是我和工會的緣始。
猶記得七十年代的公務員體系不可同日而語。當時尚未設有常設薪酬調整機制。個別職系都依仗自己工會為職系爭取改善薪酬待遇和服務條件。
當時DSA職級其實受着多種不公平待遇。其時DSA薪酬偏低,夜診時薪更相形見絀。不單對DSA培訓不足,我們的專業更不為人所承認,亦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。截至七十年代末,在當時DSA九十七人的體制內,更只有五位SDSA。可見晉升機會之渺茫。
我與那位同供職於戴麟趾的女護士談及DSA的種種境況,她和她丈夫不約而同建議我們成立DSAA。原來那位女護士乃現任華員會會長黃河的妻子。我們因此對工會的籌措有了更深的認識。
於是我們決心籌辦工會。有幸得到SDSA的協助,我們成功召集了十多位同事磋商成立事宜。Ms. Luthur Leung更義不容辭,甘願肩負工會主席的重任。
一九七九年,薪常會初成立。第一份薪常會報告書更突顯對我職系的不公。當時其他職系,不論是為自身的權益,或是為「男女同工同酬」的共同目標,都各自奮起,與當局談判。當時更因勞資談判常有破裂,以致各職系的工業行動此起彼落。我職系當時亦一呼百應,萬眾一心,在新成立的工會帶領下爭取改善薪常會報告內的待遇。
這也結下我和工會的不解緣。

Luthur:
        說到籌建工會,其實當年DSA的一班同事對工會實一竅不通。我們只是靠著一腔熱誠,一股傻勁,希望帶來改變。然而團結就是力量,我們在一九七八年終於成立工會。我們當時堅守一個信念:我們爭取的不單是改善薪酬待遇和晉升機會,更重要的是要爭取一份對DSA職系的尊重和認同。一轉眼,工會已成立數十載。DSAA之所以能屹立成長,實有賴各師弟妹的努力和無私奉獻。繼往開來,我謹冀望工會繼續堅守「和衷共濟」的精神,為DSA職系的未來不斷努力。共勉之。